精選時刻
一些讓你可以更認識計畫的圖文
Last updated
Was this helpful?
一些讓你可以更認識計畫的圖文
Last updated
Was this helpful?
你可能不知道,四年來有一定程度的行動者,就是在說明會的現場被點燃,甚至就是他關鍵的轉捩點,開始認識不同行動者的社會議題,因為過去「行動」不在他們的選項裡。
迴響珍惜每一次和大眾相遇的機會,從生活經驗談「行動」百百種的模樣、引導反思生活上被限制行動的情境、持續討論大眾心中隱約覺得怪怪的地方、讓與會者也能寫下簡短的宣言,和執行團隊、教練、講者、同行聽眾,初步談談模糊的感受和過往的經驗。
社會裡,除了存在著人們避而不談的大象現況,更多的是正等著時機參與行動的響應者,看著每一雙被撼動的眼睛,我們知道我們為何而堅持、為何而在。
在此,也誠心謝謝這四年所有的工作人員,和迴響一同共創無數場、線上線下、無法被複製的迴響說明會。
迴響的網路提案門檻,非常精要:「一句不帶任何假設的提問」就是你的提案,而只要通過這項提案(但其實問對問題,也不簡單喔~),就能展開線上的任務包挑戰。
審核任務包的機制,正是以青年迴響計畫的教練們為首,陪伴大家一起逐步展開各自的行動,從訪談紀錄、整理洞察、驗證釐清,到發想出可以實際行動的方案。
每一個提案都讓我們重新認識台灣現況,不同議題帶來新的學習,我們必須更加用心的反饋和討論,提出團隊可能面臨的關卡,避免陷入自圓其說、無意識地陷入行動的陷阱、糾結在無法觸碰的框架... ...
我們不會比參賽者更有先見之明,能預先知道解決之道,只能陪伴行動團隊提問,反覆驗證,從手中一步步穫得的資訊,換取新的觀點,找到一個「現在可以做的」切入點,就一起實際試試看吧!
經歷過任務包的夥伴們,其實早已踏上各自的英雄旅程,而大會師是所有人第一次面對面的場合。
聚集各路人馬,最難得可貴的,就是能坐下來,好好認識彼此:「從哪裡來?為何而來?拓展了什麼視野?」
最重要的,就是真的能遇到同樣堅持、學習如何面對失敗的同路人,不只是會遇見其他的行動團隊,還有迴響的團隊、持續成長的行動夥伴,和人們相互共創的現場連結。
這兩天的活動,也會再讓大家理解什麼是行動迴圈,甚至能和教練一起討論卡關的部分,當又再次開始面對自我批判否定的磨練時,旁邊有一群夥伴,也都正在誠實釐清:「是否真的在意這個提案?如果我嘗試沒成功,我該怎麼調整?還是放棄?」
行動者的開學典禮,將會因為每個人獨一無二的行動旅程,而有各自精采的收穫。
迴響計畫相信,當一個人的提案,經過了行動、反思,來回的驗證並大膽再繼續試錯之後,就要更勇敢地,向世界分享你的看見,行動團隊將會用 12-15 分鐘的時間進行提案,與評審發表時,就彷彿是向外再踏一步,讓更多未知的資源、可能性,因你而生。
每一年聚集的評審陣容,都因當年團隊的議題而來,他們都是相關議題的深耕者、創業家、革新者,由這些先行者作為團隊的評審,光是想像就非常興奮。
對迴響而言,重要的不是能馬上成功,或是要立即找到最有效的解決方案,而是在這一連串長達三個月以上的體驗中,行動者真切地體驗過什麼是失敗、有達成短期目標、想到的方法讓利害關係人有所共鳴、能為議題多增加不同時代的觀點和切點,讓自己所投入的時間、精力,都轉換成社會上的資源。
這些先行的評審們,非常樂意和團隊們討論這些尚未被驗證、還不太成熟的想法,願意聽聽青年們落地的執行成果後,用全力相挺、支持每一個想要延續的行動,在 Pitch Day 當天,都會分享自身所擁有的經驗、建議和心法。
這樣的連結,無論會不會直接或間接創造未來的資源,都已經讓每一位行動者明白:「只要自己行動、嘗試了,資源就在自己的手中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