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動架構補充:
此行動架構為 2020-2021 版本, 經過三屆的累積已經精準許多,還是有些根據今年行動團隊的實際狀況有些發現,尚未更新,以下提供參考:
2020 開始,考量到團隊的進度不一(因為議題特性、執行能力),將活動中個階段的目標調整為「範圍」,而非一個明確的點,也就是在圖中你會看到即使是兩天的活動,行動的階段也是一個範圍。
「去吧!行動」中的三個子階段,彼此之間其實是連貫的,很可能一個解方概念驗證錯誤,這整段都會重新構想(回到可回應切入點)
從「去吧!行動」到「上吧!大夥」階段,實際上所花費的時間比想像中的長,前兩個階段大約在 1-2 個月的行動衝刺可以有很明確的收穫。但連續衝刺 2-3 個月後,團隊其實比起推進行動,更需要的是以下
整體團隊動能:經過幾次轉向,可能因為議題的了解或者是點子的方向,已經不是每個成員都一樣有興趣的
成員職涯發展:迴響參加者主要為 20-25 歲,3-6 個月之後,容易遇到個人生涯選擇,也會影響團隊行動
累積信心:衝刺之後,團隊需要的也許是在已經成功幾次的行動中在反覆多做幾次,或許不會有突破性的收穫,但讓團隊對於自己的行動是肯定的,是很重要的動力來源。急於發展,可能會讓團隊在新行動中有過多的風險要承擔。
迴響對於發展這些行動的軌跡、工具非常有興趣,若你對以上的內容有些延伸的疑問或回饋,歡迎直接聯絡我們!
Last updated
Was this helpful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