迴響知識庫
  • 前言:關於迴響知識庫
  • 👋 認識迴響
    • 迴響核心與相信
    • 迴響簡介
    • 精選時刻
    • 迴響品牌紀元,從 2017 年說起
      • 2018 年,是所有東西都想要更好的一屆
      • 2019 年,是取捨的一屆
      • 2020-2021 年,是嘗試與世界連結的一屆
    • 歷屆青年行動團隊
      • 2019 年迴響行動團隊
      • 2018 年迴響行動團隊
      • 2017 年迴響行動團隊
    • 迴響的工作模式
      • 發展出的幾種會議模式:
      • 成員組成
      • 工作文化
  • 📚知識體系
    • 行動是有方法的
      • 行動迴圈
      • 行動階段
        • 【來吧!問題】所有行動始於一句提案。
        • 【去吧!行動】完美行動根本不存在,迭代、優化使之完整。
        • 【上吧!大夥】我有的是經驗!下一步,就是重複!就是累積!就是再踹!
        • 行動架構補充:
      • 各階段行動工具
    • 行動的三大精神
    • 設計思考教練
    • 行動夥伴
    • 變革理論
  • 👣 我們的足跡
    • 影響力報告
    • 社群精選回顧
      • Untitled
    • 歷年紀錄片
  • 💎 藏寶庫
    • 迴響出版
    • 迴響行星群
    • 行動精神小語
  • 🖥️ 其他迴響很讚的網站
    • 迴響計畫官網
    • 迴響計畫粉專
    • 任務包概覽手冊
    • 任務包實戰基地
    • 眾力小宇宙
Powered by GitBook
On this page
  • 行動夥伴是一群投身社會創新領域 3-5 年的前輩,他們才剛開始不久,能體會起步時的挫折、迷惘、警喜和成就。
  • 「業師」跟「行動夥伴」有什麼差別?

Was this helpful?

  1. 知識體系

行動夥伴

Previous設計思考教練Next變革理論

Last updated 3 years ago

Was this helpful?

行動夥伴是一群投身社會創新領域 3-5 年的前輩,他們才剛開始不久,能體會起步時的挫折、迷惘、警喜和成就。

對於面對各式各樣行動挫折的團隊來說,有時候前輩的一句:「我以前也是這樣來的」能夠給予極大的安定。有時候前輩的一句:「我來幫你介紹誰誰誰」就能讓團隊卯起來做一件本來不敢嘗試的事情。

他們的存在往往不是為了提供答案,而是提出關鍵的問題,好像要回到過去,協助開始行動時的自己那樣,問出一些當初如果有人對他們提問就好了的關鍵問題。

當然,夥伴的意見不代表正解。他們只是走得比較前面的人,能提供團隊具體的行動經驗、人脈資源還有社群影響力,幫助團隊降低行動的門檻,必要的時候,給你灌一些往前衝的勇氣。

延伸閱讀:

「業師」跟「行動夥伴」有什麼差別?

行動夥伴顧名思義,就是我們的夥伴,是執行團隊的夥伴,在初期幫忙力推這個計畫,也是每一屆青年團隊的夥伴,陪伴團隊度過第一步行動的卡關點。

創立之初,什麼都是新的,迴響以 Rethink 為名,也希望能重新思考業師的意義。我們跳脫一般刻板印象,以支持青年的行動為目標,重新設計業師這個角色,並將之命名為「行動夥伴」

最多人好奇的,是業師與行動夥伴的差別是什麼?

回到迴響計畫以「促成行動」為目標的核心哲學,業師的經驗如果距離第一步行動、創立的階段相當遙遠,自然無法輕易同理青年團隊遇到的困難和矛盾,於是我們將「行動夥伴」的條件,設定在創業 3 - 5 年內,仍持續在品牌建立的初期打拼,剛度過最辛苦的階段,開始累積經驗和知名度的團隊領導者。

這個階段的行動夥伴,因為剛經過充滿創造力和挫折的成長期,更能明白採取第一步行動的意義和價值,也仍處在機會成本稍低,習慣於用較少的資源達成較大效益的工作模式。

比起給予正確答案,能有一個前輩給予陪伴和同理,對於青年來說,更能理解行動路上的顛簸是正常狀況,反而更有勇氣展開行動。

📚
2020 年行動夥伴群